老北京人在选择住房时,除了考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外,数字和某些特殊物件在居住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他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北京人对住宅的讲究可谓深入。他们称活人住的院子为阳宅,寓意着活力和生命力。而坟地,即已去逝的人存放地点,则被称为阴宅。阴宅一般会种有松树和柏树,象征着死者的意念永存。这些树木还有保护坟冢和水土保持的作用。为了方便祭拜,人们会在亲人坟墓旁种上树木,这些树木长大后,从数里之外就能一眼认出自己的亲人安息之地。
与阴宅的树木选择不同,老北京人在选择宅院内的树种时,却从不种植松柏等阴冷意象的树木。即使某些树种果实美味如桑椹和梨,也会遭到主人的拒绝。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桑”与“丧”,“梨”与“离”谐音所带来的不吉利寓意。老北京人有一句俗语:“桑松柏梨槐,不进府王宅”,就是这个道理。
北京的宅院里更偏爱种植西府海棠、临潼石榴、春桃枣树等树种。这些树木不仅春可赏花、夏能纳凉,秋尝鲜果,而且用“春华秋实”来概括北京民宅中的树木是最恰当不过的。
除了树种之外,北京人还非常忌讳院子里的地面比胡同、大街的地面低。因为这种设计会让进门变得像跳蛤蟆坑一样不吉利。出门则要从低向高,宛如登山,显然不符合人们的吉祥观念。在数字方面,单数在北京人的观念里也是不吉利的。买箱子要买一对,买椅子要买两把,帽筒也要买一对等等。北房却需要是单数,或是三间,或是五间。即使只有四间的空间,也要盖成三大间,每边再盖半间,美其名曰“四破五”。至于东西厢房,也多以三间为准。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院落中形成一个中轴线,这条线就像人身上的脊梁一样重要,是院落风水的重要源头。双数在北京住宅建筑方面并不受欢迎。这也导致了北京出现了一句俗语:“四六不成材”。
老北京人在选择住房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树木选择、数字寓意等。他们的这些讲究和忌讳体现了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