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一种神秘而又普遍的体验。不分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梦的探索始终充满好奇。在未开化的部落社会,梦被视作神的指示或魔鬼的恶作剧。而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关于梦的迷信仍然流传不息。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中,关于梦的故事数不胜数,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与西方对于梦的观念似乎自古就有所不同。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好人做梦,坏人做恶。"而中国的祖先却相信"至人无梦",意指圣人没有妄念,因此不会做梦。
以今天心理学对梦的科学研究来看,古人对梦的看法存在许多误解。实际上,无论好人坏人,无论圣贤愚鲁,人人都会做梦,甚至动物也会做梦。因为动物在睡眠时眼球也会快速跳动。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不能在醒来后像人类那样详细地描述梦境。
在心理学上,梦一般被解释为在睡眠某一阶段自发产生的心理活动。那么为什么在一夜之间会做4-6个梦,而醒后只能记住极少数的梦呢?对此有三种主要看法:
干扰论认为,数个梦会彼此干扰,新做的梦会干扰前面的梦,导致早晨起床时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这一解释符合一般人的经验。
动机性遗忘论则认为,梦境中大多是不愉快的事情,为了避免引起焦虑,当事人会选择不记忆。这一解释并不符合事实,因为人们记忆的梦境并非全是令人愉快的事。
而讯息处理论则是一种新兴的解法。它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短期记忆。如果未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进行贮存,自然很容易忘记。这一认知心理学的解释看起来较为合理。
那么你对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是否曾经深入探索过它的奥秘?或者,你又有哪些关于梦的独特经历或想法呢?愿与你一同分享,一同探索这个神秘的梦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