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初四,是一个充满传统韵味与神秘色彩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走亲访友的热潮逐渐平息,而家家户户却在这一天摆上了贡品,祭祀祖先,显得尤为庄重而神圣。
初四,又被称为“羊日”。据晋人董勋的《问礼俗》记载,古人以七日一周来代表七日诞生万物,初四便是其中的羊日。羊与吉祥的“祥”字古意相通,象征着吉祥如意。初四在民俗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关于初四的传说与典故颇为丰富。据传,这一天与女娲创世神话紧密相连。女娲在创世之初,首先创造了六畜,而后才创造了人类,因此每逢初四这一天,都是六畜的日子。初四也是迎接灶神回归人间的日子。在这一天,诸神从天界重返人间,因此人们有迎神接神的习俗。还有接五路的习俗,即迎接五路财神。供品方面,人们会准备三牲、酒菜等,并焚香点烛以示尊敬。
谈到初四的特色习俗,北方的一个特殊习俗尤为有趣。在以前的北京,有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这天晚上,店家会请店员们吃饭,在宴席上,通过吃包子来暗示某些店员被解雇的消息。这顿酒宴被称为“吃滚蛋包子”,当时只要这天晚上有宴请,大小伙计都会格外紧张。
初四这一天,除了上述的传统习俗与典故外,还有许多地方特色的庆祝活动。无论是南方的舞龙舞狮,还是北方的放鞭炮,亦或是各地的庙会、游园活动,都展现了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与尊重。
初四这一天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灶神、迎接财神,通过各种方式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万事如意。而这些传统习俗和典故,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