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了一项令人震惊的新观点。这位美国科学家经过精确计算提出,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短短1500万年,液态水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可能已经在岩石行星上形成。想象一下,当宇宙还处于婴儿期,襁褓中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已经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了。这个观点挑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可能性。
这位观点新颖的天文学家是哈佛大学的亚伯拉罕勒伯教授。他提出,在早期宇宙中,液态水的存在并非依赖于恒星的热量,而是得益于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能量。尽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现在的温度仅为冰冷的2.7开尔文(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但在宇宙仅1500万岁的时候,这一辐射使得整个宇宙的平均温度维持在舒适的27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环境下,岩石行星或许已经存在于宇宙的某些角落。
这些行星存在的区域物质稠密,有利于大质量但寿命短的恒星的形成,而这些恒星为周围区域提供了形成行星所需的重元素。勒伯认为,这是一个短暂的宜居期,大约200万至300万年,在此期间,无论距离恒星远近,所有的岩石行星都可能让水保持液态。这一时期,宇宙对于我们而言,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孵化所。
这一观点在科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一些科学家对勒伯的见解持怀疑态度。马里兰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亚瑞兹斯基表示,他不相信在一个各处几乎一样温暖的宇宙中生命能够存在。他认为地球上的生命依赖于恒星的热量和冷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对比。塔夫斯大学的宇宙学家亚历山大维兰金则指出,几百万年的时间对于智能生命的出现来说太短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生命的适应能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强,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生命的栖息地。
这一新观点无疑为我们生命起源和宇宙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存在的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的研究是否能揭示更多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