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这一天的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从灯头生日的点亮,到滚龙灯的舞动,再到扎彩灯的精心制作,无不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点亮灶灯,庆祝“灯头生日”。厨灶下的灯火辉煌,象征着生活的繁荣和家庭的幸福。从正月十三开始,灯会逐渐拉开帷幕,人们纷纷上街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直到正月十八落灯。其中,南通的上灯仪式尤为热闹,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
正月十三还是滚龙灯表演的开始。在繁昌荻港镇,这一习俗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试灯日傍晚,六条老龙和多条滚龙上街,华灯初上时,龙灯开始穿梭飞舞,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而在扎彩灯方面,老北京的歌谣中就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的说法。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为元宵节的到来做好准备。
除了赏灯之外,吃汤圆也是这一天的习俗之一。“上灯圆子落灯面”,寓意着圆圆满满,全家团聚。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吃完汤圆,就跑到街上去看花灯了。
在西安长安区的农村,还有祭祀关公的习俗。人们用独特的手工艺品“添碟子”作为贡品,来表达对关公的敬意。农村还有制作“圣虫”的习俗,妇女们聚在一起,制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圣虫”,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一天还有祭海的习俗。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渔民们会举办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供桌上摆满了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品,人们焚香化纸,行叩拜礼,表达对海龙的敬畏和美好期盼。
最后还有放海灯的习俗。正月十三放海灯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习俗。当地渔民和村民在海上点燃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祈求一帆风顺幸福。这一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正月十三这一天的习俗丰富多彩,从各个角度展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无论是赏灯、吃汤圆还是祭祀关公、祭海、放海灯等活动,都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