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都是同一天吗?冬至各地有何传统食物?
每年的冬至并非固定在同一天。冬至日一般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两天。虽然太阳在冬至这天显得低矮,白昼短暂,但气象上的冬至温度并非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积热,冬至前的天气通常不会特别寒冷。真正的严寒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这种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实际上偏迟。冬至标志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从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不同地区的冬至传统食物各有特色。
在潮汕地区,人们食用冬节丸。这一习俗有“一食就的民谚”,俗称“添岁”,意味着虽然年还未过,但人们已经增加了一岁。孩子们期待着吃这碗甜丸,常常在夜里醒来询问天亮的时间。
客家人则在冬至这天酿酒。他们认为冬至时的水味道最佳,用其酿制的酒可以久藏不坏,口感柔和爽口,回甜生津。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市集购买酿酒的器具,用心清洗陈年的酒坛,再用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放置在阴凉处风干。
在四川,冬至则是吃羊肉汤的日子。羊肉被视为冬日滋补的首选。专家指出,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至于杭州人,他们在冬至喜欢食用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会制作和食用年糕。他们会在早上吃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则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则是雪里蕙、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寓意年年长高。
广东人在冬至则习惯享用烧腊。这天,大部分广东人都会加菜,其中烧腊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祭祖后,会准备一些腊肉腊肠享用,祈求来年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