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文章甚多,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的文官大部分都是被贬到苦寒之地,甚至海南。历来这样被贬的文官喜欢借诗言志,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好多两宋文官留下来的诗词,活着说是他们的 牢骚话。宋代文官犯事或者政治斗争失败,基本都是被贬出京,而基本不会丧命。而剧里经常出现的柴王爷,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在两宋地位不低。
网络配图
在中国,如果让握有生杀予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按照这样的原则捍卫人们的言论自由,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做的最好,这就是由创立的赵宋王朝。虽然,赵宋王朝并非没有杀过士人的纪录,并非没有的恶政,,到目前为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杀士人较少的一朝、文字狱较少的一朝。
宋朝之所以能成功做到这一点,据传说,主要原因是开国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密刻了一块誓碑。在这块誓碑中,赵匡胤明确规定后嗣皇帝不得杀士大夫。这块誓碑传说,首见于叶梦得的《避暑录话》。叶梦得是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几朝的官员,他见多识广,学识渊博。
网络配图
他在《避暑录话》中记述的意思非常清楚,在太庙寝殿的夹室内刻了一块誓约石碑,每当有新皇帝继位,朝拜完太庙之后,必须打开封闭的夹室默诵誓词,除了一个不识字的宦官,其他人只能远远恭候,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历任皇帝才知道誓约内容。
直到公元1127年的“之变”,金兵攻占了开封,为了搜罗战败赔款,曾打开皇宫的所有宫门,将太庙和宫廷的祭祀礼器席卷而去,人们才看到此碑。这块誓碑高约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
“一、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网络配图
这里除了优待文官,对柴氏甚为优待。这个柴氏,就是宋太祖的前任,后,宋太祖继承了人家的遗产,也去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了,而且柴氏也很听话,为此两宋对柴氏尤为优待。
两宋王朝对于文化人的宽容优待,这块誓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了,里边有一个皇帝杀了上书言事者,这就是宋高宗,他杀了陈东、欧阳澈。
纵观历史,宋朝皇帝不杀士大夫文人的行为是很了不起的,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的言论自由可以说绝无仅有,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宋太祖的誓约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宋太祖的誓约不仅是古代最开明的国策,而且在宋朝三百年间得到了有效的执行,而作为历史老人的回报,则是让宋朝成了中国文明的巅峰。